什么是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导致视物黑影遮挡感,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科疾病。视网膜类似照相机的胶片,位于眼球最内层,由多层不同的组织构成。照相机没有了胶片或者胶片不在相应的位置上,就无法拍摄照片,而人的眼球如视网膜脱离了,就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以下四种人群格外当心!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是引起视网膜脱离常见的原因之一。高度近视者内眼结构发生变化,眼球逐渐扩张变大变长,随着眼球外壁巩膜的扩张,视网膜会被牵拉得越来越薄,继而导致视网膜出现“破洞”,导致视网膜脱离。
中老年人
视网膜脱离也常见于中老年人,且多数有高度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玻璃体逐渐液化,并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增加。
用眼过度
年轻群体中,视网膜脱落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熬夜和过度用眼。特别是原本就高度近视的人,眼轴比正常人长,视网膜相对更薄,一旦眼睛过于疲劳,如通宵追剧、玩游戏,都有引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眼病,患病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几率越大。糖尿病后期,患者并发的视网膜病变或外伤都可能造成玻璃体的牵拉,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眼睛不适,及时诊断!
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感光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如不及时复位,视网膜将发生萎缩、变性,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当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黑影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