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RachelClairefromPexels
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
眼附属器的结构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视路的组成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眼球的最表面是角膜,表面无血管。与角膜相接的白色致密组织是巩膜。角膜与巩膜相接处称为角巩膜缘(角膜缘)。
角膜和巩膜共同构成眼球壁的外层结构。角膜是向前凸的透明组织结构。中央厚度薄(0.5-0.55mm),周围厚度大。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曲率不一样。
角膜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上皮细胞层位于最表面,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可修复,修复后不留瘢痕。与小伙伴打闹时不小心轻轻碰到眼睛一下,没关系。
前弹力层非常菲薄,是均匀无细胞的透明膜。
基质层最厚,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可进行瘢痕修复。通常的近视眼手术,都是在基质层切割,基质层可瘢痕修复,不可再生,切割后角膜厚度减小。
后弹力层由坚韧的透明膜组成,抵抗力强,可再生。发生眼内的炎症时,保护角膜不受侵犯。
内皮细胞层也非常菲薄,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不会再生,移行补充。内皮细胞层构成角膜的内屏障。有一定的泵功能,保持角膜的透明性。泵功能异常时,房水会进入角膜。
角膜的透明是因为:完整的角膜上皮细胞、泪膜(营养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束排列规则(若做过角膜手术或受过外伤,则能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分辨出来);角膜无血管、处于脱水状态(营养代谢由周围组织给予)。
角膜是眼睛最主要的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近视眼手术为什么切割角膜,因为角膜的厚度改变一点点的话,整体屈光度能改变很多。若角膜本身厚度不够,则无法进行近视眼手术。
角膜富含感觉神经,不含血管,感觉异常敏感。瞬目反射。
角膜的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角膜缘血管网。
巩膜是一层坚韧、乳白色的组织,由胶原纤维组成。巩膜的厚度不均一,在角巩膜缘、视神经周围最厚,在眼外肌附着处最薄。眼外伤时,在眼外肌附着处最易发生巩膜的裂伤。
巩膜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
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没有明确的界限。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部位所在区域。在临床上,角膜缘是内眼手术的标志部位。例如老年人白内障手术的切口在角膜缘。在组织学上,角膜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包括角膜、巩膜。中层由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构成。内层包括视网膜。
虹膜形成的圆形中空结构为瞳孔。瞳孔控制外界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photofromgoogle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统称为色素膜,又称为葡萄膜。累及葡萄膜的疾病往往与自身免疫有关。
虹膜呈圆盘状,悬在房水中。虹膜将眼球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根部很薄,受伤时易离断。UBM检查可以实时地观察前房的情况。
虹膜包含两层,基质层和色素上皮层。基质层内走行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色素上皮层内走行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光反射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瞳孔光反射若出现异常,可能是眼部的疾病,也可能是颅内神经的受损。
瞳孔近反射是指看近物时瞳孔缩小。
睫状体上有睫状突,睫状突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调节晶状体可以控制焦距的远近。到达四五十岁后,很多人会出现老花眼,往往与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下降有关。
角膜与虹膜形成的夹角为前房角。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前房结构。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重要通道。
睫状体的上皮细胞可以分泌房水。生成的房水首先在后房,接着越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经过前房角的小梁网到眼外。该途径达到房水的循环。通过房水循环,可以代谢排除眼内的一些物质。当正常的循环被打破时,易出现眼压的波动。例如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特别是闭角型青光眼,往往与前房角的异常结构相关。
脉络膜可以起到遮光和暗房的作用,如同照相机的底片。
眼球壁的最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上的视盘是视神经走形的部位。从视盘发出许多进入视网膜内的动静脉。另一重要结构为*斑,*斑的中央凹处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
眼轴是由角膜正中到视网膜*斑中央凹之间的一条假设线,出生后一般16mm,3岁23mm,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3岁以内的小宝宝是看不清东西的。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以达到28mm,眼球壁相对变薄,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剥离等。
正常平视前方时,眼球突出度,即突出于外侧眶缘约12-14mm。在甲亢、高度近视患者中,可出现眼球突出度异常增大。
出生时眼轴相对较短,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焦点位于视网膜后,呈远视。7-9岁,正视化进程基本完成,焦点位于视网膜上,视物清楚。(我们7岁左右开始上学)。若用眼过度,看近物时间过长,眼轴进一步拉长,焦点位于视网膜前,呈近视。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