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裂孔及其形成原因
*斑裂孔有特发性的、近视相关的以及外伤性的。特发性的*斑裂孔常见于中老年人。视网膜组织位于后部的区域称之为*斑,其中心有一个小的凹陷就是中心凹。*斑区,特别是中心凹处是我们人眼视锥细胞最密集的地方。这个区域一旦受损就会严重损害我们的视力。
人的眼球晶状体后部的“空腔“内充满了玻璃体的物质。玻璃体是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吸附了大量的水形成的一种胶体物质。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出现液化,好比是甘蔗榨干了水。严重液化的玻璃体就像是蜘蛛网一样漂浮于眼球内。这些纤维有的完全与视网膜分离,有的地方仍然黏附于视网膜上,就形成了牵拉。利用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可以很好地显示玻璃体*斑的结构,下面这张图显示的就是位于*斑中心凹的玻璃体视网膜牵拉。
*斑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可导致*斑裂孔的形成。一旦形成*斑裂孔,患者视力即可发生明显的视力下降。
二、*斑裂孔的治疗
手术是治疗*斑裂孔的有效方式。·最初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玻璃体手术清除玻璃体,从而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结合气体顶压(患者术后需要保持数周的俯卧位)。通过这种方式,70%以上的患者术后*斑裂孔可以复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后*斑裂孔的闭合率,眼科医生在解除玻璃体牵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内界膜的剥离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对手术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手术医生手的稳定性非常好,否则手术操作容易导致视网膜的损伤。因为内界膜本身就是视网膜组织的一部分,相当于视网膜组织表面的一层皮。
最初报道联合内界膜的术后*斑裂孔闭合率非常之高。随着更多的研究结果呈现,目前看来单纯的内界膜剥离术后*斑裂孔的闭合率并没有初期所认为的那么高。影响术后*斑裂孔闭合的一个原因就是术前*斑裂孔的孔径。*斑裂孔越大,术后闭合率就越低。如何促进大的*斑裂孔的闭合?眼科医生也是想尽了办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做内界膜的填塞。
内界膜填塞就是把术中剥离的内界膜的一小部分置于*斑裂孔内,目的就是起到一个支架的作用,促进视网膜组织的再生。是不是真的再生,目前也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反正经过这种方式处理后,很多大的*斑裂孔术后也闭合了。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们近期采用内界膜填塞治疗的患者术后的连续随访观察结果。
病例1
这是一个60岁的女性患者,术前视力0.02,*斑裂孔基底直径有微米,最窄处孔径也超过微米了。
下图是这个患者术后第四天的眼底OCT,可以看到*斑裂孔处填塞有内界膜。
下面三张并列的图片是患者术后第四天、第10天和第30天,由同一个切面扫描的结果(这是Zeiss公司Forum软件的魅力所在)。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延长,*斑裂孔内部空隙有视网膜组织或者类似视网膜样的组织。*斑裂孔逐渐闭合。患者的视力也逐渐提升到0.1。
病例2
这是一个62岁的男性患者,术前视力0.02,术后10天*斑裂孔就已经闭合了,术后30天,裂孔闭合得非常好,视力提升到0.08。随着时间延长,光感细胞可以重塑神经突触的连接,患者的视功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影响*斑裂孔术后视力的因素
有术前视力、*斑孔径大小、病程、术后裂孔是否闭合等等。因此有条件的还是尽早治疗比较好。
欢迎点击上方“眼科桂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