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劈裂(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孙宗英丨论欧阳修的衰病书写
TUhjnbcbe - 2021/2/27 22:01:00
孙宗英宁波大学人文学院

原文刊于《国学学刊》年第4期,20-34,页。

引言

欧阳修体弱早衰,早生华发,少年时即患近视,中年后更是身罹目疾、足疾、风眩、消渴等多种严重疾病,一生饱受病痛折磨。这一特殊的身体状况不仅影响了他的仕宦心态和出处选择,也是他笔下经常涉及的内容和呈现的文学意象。同时,身体生理状况亦是影响塑造心理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孱弱多病的体质造就了他细腻锐感的心灵,使他对节序流转、亲旧凋零、聚散离合、盛衰变迁等自然人事变动极易产生触动感慨,并形之于文。在具体的表达中,对疾病及衰老的描摹叹息便屡现笔下,意蕴丰富,同时对欧诗欧词的风格塑造及文学史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身体状况及衰病书写是考察欧阳修其人以及文学创作的重要视角。1

衰病书写具体而言包括疾病和衰老两方面,以指向身体状况的自我形象表达为中心,描述内容以“衰”“疾”“病”“残”“翁”“老大”“白发”“苍颜”等为关键词。在诗词文等文学性文体中,衰病书写的频率以诗歌中最多,词次之,文最末。这缘于文体属性的差异。诗歌产生于自抒心志或日常酬唱,自娱性强,言志述怀,故多一己之私,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身体状况入诗频繁;词虽与日常交际等生活内容紧密相关,却天然具有较高的代言属性和游戏性质,娱宾遣兴,与自我情志的抒写较为疏离,更不易涉及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尤其是衰病等内容;文地位尊崇,为庙堂经世之体,雅于诗词,欧阳修更是认为“维诗于文章,太山一浮尘”2,其内容多抒写淑世情怀或世事感慨,日常生活等通俗尘下内容皆付阙如。词中虽然涉及比重不多,但却是改变欧词风格和词史意义的重要因素,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宗英丨论欧阳修的衰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