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onpathy,DR)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的糖尿病致盲者比非糖尿病致盲者高25倍。DR的发生与糖尿病发病年龄及病程明显相关,病程3年、5年、10年和15年者,其眼底病变发生率分别为8%、25%、60%和80%。DR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一旦进入增殖期即意味着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消渴病”的眼部并发症,为“消渴目病”之一,其病机多为燥热伤阴,因精血亏虚所致。因此,*芪饮、八味丸、加减肾气丸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消渴眼病的临床。在DR的病机、证型和治疗方面,中医药显示出了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疗效确切。
DR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多种,具体见下表:
中成药的选择必须适合该品种的中医证型,切记盲目使用,并且糖尿病患者需选用无糖剂型。例如:
芪明颗粒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中医辨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
复方丹参滴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瘀证;
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证;明目地*丸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等;
石斛夜光丸,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等。
相比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则是根据疾病分期,适当采用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VEGF制剂)、玻璃体切割术等。使用的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胶囊,则是通过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前列腺素)引起的高通透作用,从而改善基底膜胶原的生物合成,对微血管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有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内治法包括辨证论治和中成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失调,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阴阳两虚为本,脉络瘀阻、痰浊凝滞为标。以益气养阴,滋养肝肾,阴阳双补治其本;通络明目,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治其标。首当辨全身虚实、寒热,根据眼底出血时间,酌加化瘀通络之品,并结合疾病进程变化辨证论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