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劈裂(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误诊为弱视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TUhjnbcbe - 2020/10/12 15:28:00
白癜风康复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24/6188266.html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为遗传性疾病,所以也称为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视力低下,常被误诊为弱视,有些病人直至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而致盲。

===============

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6岁,来我院前半年因“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周”就诊于他院,行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5,矫正视力:+0.50DS+2.00DC×90°=0.3,左眼:裸眼视力0.2,矫正视力:+1.50DC×90°=0.3。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斑部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不清。眼压:右眼13mmHg,左眼12mmHg。诊断:双眼远视散光、弱视。予以配镜后双眼交替遮盖,并行红光闪烁以及激光照射*斑等治疗40天,视力无明显变化。行OCT检查:双眼*斑区囊样改变,神经上皮层间分离。眼科B超检查显示双眼玻璃体内细且光滑的强回声光带与球壁相连,与球后壁间为无回声暗区,视网膜在位。PVEP检查:双眼P波低空间频率潜伏期轻度延长,高空间频率潜伏期中度延长,振幅正常。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来我院,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无视力减退亲属,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患者。眼科检查:眼位正,双眼运动正常,矫正视力右眼0.3/Jr4,左眼0.3+/Jr2,散瞳查眼底可见双眼视盘正常,*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色素紊乱,呈星状色素脱落。

诊断:双眼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斑激光损伤?

予以曲安奈德20mg球后注射1次,1月后矫正视力右眼0.3/Jr2,左眼0.4/Jr2,复查OCT双眼*斑区囊样变性无变化。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暗反应a波大致正常、b波潜伏期延迟,振幅明显下降;明反应a,b波潜时延迟,振幅轻、中度下降。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见双眼各环的N1和P1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右眼*斑区反应曲线降低,三维立体图显示峰值凹陷,左眼*斑区反应曲线以及峰值均降低。

视网膜劈裂症诊断明确。

再次行阿托品散瞳验光,右眼+1.00DS+3.00DC×95°=0.3,左眼+0.25DS+1.50DC×90°=0.4,配镜:右眼+2.75DC×95°,左眼+1.50DC×90°,戴镜观察。同时患儿母亲行基因检测,显示RS1基因突变。

======

描述

眼底所见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呈透明的网眼状、薄纱膜样隆起,边缘清楚,有时可见视网膜血管爬行其上,往往因伴有*斑囊样变性或并发视网膜剥离而严重影响视力。

OCT:*斑区囊样水肿,视网膜层间分离、有柱状组织相连。

诊断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

鉴别诊断

*斑劈裂无论是在眼底表现或是图像上均与*斑囊样水肿极为相似。FFA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斑囊样水肿在晚期有荧光素积存,而*斑劈裂则无渗漏发生。

治疗

如果劈裂尚未累及*斑区可予以观察随访,如累及*斑区可试行劈裂后缘激光治疗,以限制劈裂的进展。如果出现上述并发症应该及时施行激光治疗或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解除玻璃体牵引,使视网膜复位并且阻止劈裂腔的继续扩大,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本例体会

本例患儿6岁发现双眼视力明显低下,无其他异常,初诊*斑部检查虽不正常,但未进一步检查,在散瞳验光后错误诊断为双眼远视散光,弱视,进而进行了一系列弱视治疗,患儿视力未见改善。在临床上,OCT检查对于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对视力不能矫正的患儿,应该全面询问家族史,眼底检查有可疑者,要行进一步检查,不要轻易诊断弱视,进行治疗。尽管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但是明确诊断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患儿将来的工作、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背景知识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即视网膜层间分裂症,是视网膜神经层劈裂为内、外两层。是种少见的原发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一般发生在视网膜囊样变性的基础上,大多出现在颞侧及颞下侧视网膜周边部。发生于青少年多为先天性主要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常双眼对称发病,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别,与眼的屈光状态亦无明显关系。本病开始进展缓慢,在一定时间内可保持静止不变。在视网膜内层出现裂孔后,进行加快,最后内外两层都有裂孔发生,发展为视网膜脱离。因此,在定期观察下,病情如有发展,应采取手术治疗,以控制其发展。可行激光凝固术等,治疗效果一般满意,手术后病变均能保持静止不变,但视野一般不能恢复。

李永*

阅读是进步的阶梯

1
查看完整版本: 误诊为弱视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