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工业技术进步,电子类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了。在家里,茶余饭后的人们都在捧着手机或者平板,刷刷微博,拍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就连无聊透顶了,也不会忘记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翻一番感兴趣的APP,随机打开几个,看看有无自己感兴趣的视频或内容。
这就是科技时代的特征,也是影响你我健康的争议因素之一。如果人类一直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大概率这种场景会等着我们。
视力退化和改变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外界的东西,是因为光被物体反射到眼睛的视网膜上。视网膜出现问题,会导致视物不清,视力衰退等。例如视网膜剥脱症患者,就会出现视野中物体变形、倒置,甚至慢慢消失。
视网膜(retina)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视信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神经冲动,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图像。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眼部肌肉过于紧张,意志调节紧张状态下,眼睛过度疲劳,严重的会产生假性近视,久而久之导致视力真正下降。
正常人的眼睛是通过眨眼(专业术语:瞬目)分泌泪液,营养滋润角膜和结膜。而我们在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时,屏幕的色彩以及动画,会刺激视网膜,进而刺激大脑导致注意力异常,长时间降低眨眼频率,可能会引发干眼症状,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干眼症”发病。
此外,发光电子设备持续的光辐射,也会导致眼睛中视网膜、角膜等细胞发生突变的频率提高。如果这个产品不变的前提下,在未来几十万年的人类进化之路中,眼结膜、瞳孔和视网膜等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从古人的观察角度,我们可能会因为眼睛的巨大差异,变成完全特征不同的“外星人”。
大脑发育趋势改变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自始至终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人的健康离不开大自然的滋润和濡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古代医学大家们早就参悟透了其中的奥秘。
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健康的源泉,在手机、平板等发光电子产品的持久刺激下,大脑发育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影响。
由于可发光的电子产品可以持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可以反复刺激诱导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产生快感。这种快感是会上瘾的“精神毒品”。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如日中天,已经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现象。
身体的退化
人类的进化史是个奇迹,也是地球智慧文明的起源。从古猿进化成人的历史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周期中,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从驱动进化的核心因素上来看,直立行走和劳动功不可没。
在发光电子设备不断发展和演化,人类借助这些工具解放了双手双脚。劳动和运动在未来可能变成极为罕见的行为,甚至要通过政策性“通行证”来驱动。我们在众多的发光体设备包围,虽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做事效率,但是磨灭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源泉。长期的坐姿和使用姿势,会导致人类脊柱发育异常,甚至骨密度降低,生理弯曲变形。
未来,人类的形象可能和匍匐前行、体态臃肿的大熊猫没有什么差别。
就在此刻,我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的时候,我的思路也会被不断闪烁的图像吸引,注意力需要严苛的自律才能维持。
你是否能接受这种“可怕”的场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