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月6日讯(记者肖杨通讯员程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教师姚凯的科研成果“新方法使先天失明小鼠复明”,入选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年出生的姚凯是武汉人,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年5月来到武汉科技大学工作,专攻神经细胞的损伤与再生机制。“新方法使先天失明小鼠复明”是姚凯多年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综合运用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让罹患先天性眼盲的小鼠首次见到了光明。该项研究为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领域内的突破性成果,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致盲疾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研究成果年8月1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姚凯是第一作者。
博士后研究期间,姚凯了解到,全球有上亿人患神经退行性疾病而造成视力损伤并最终致盲,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看不到美丽的世界,生活有诸多不便,想到失明者的痛苦,姚凯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想要为失明者寻找“光明之路”。
文献显示,人类和哺乳动物眼体里的感光细胞一旦死亡,无法自主再生,结果就是失明。“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大量损伤视网膜神经细胞,激活Müller细胞——视网膜内的神经胶质细胞,负责支持、滋养周围的神经元。然而,神经细胞再生效果非常不理想。”
姚凯想,能否在不损伤视网膜的情形下,激活米勒胶质细胞。姚凯付出了整整五年时间,终于有了回报。
姚凯在小鼠实验中利用基因转移的方法,促使“米勒胶质细胞”分裂并发育为可感光的视杆细胞。新发育的视杆细胞在结构上与天然视杆细胞没有差别,且形成了突触结构,使其能与视网膜内其他神经细胞交流。这意味着,让全球上亿失明患者见到光明,这一梦想或将变为现实。
据悉,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承办,由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经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产生。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25次,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科技发展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