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平面设计的最低要求(传递信息)和最高境界(传递情感)这个话题。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平面设计师,这二者都是同时进行的,一幅作品不仅要达到传递信息的最低要求,还要兼顾传递某种情感,让受众在阅读中共鸣。而如何传递情感,最直观,最有效的是运用色彩。
色彩为什么能够传情?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句子或短语:脸都羞红了、吓得脸色发白、她铁青的脸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在春节等喜庆的氛围中,人们一定会使用红色来烘托和表达喜庆的氛围和愉悦的情绪,在婴幼儿产品包装上,人们则会更多使用暖色系列如橙色、黄色、棕色等……是的,不同的颜色会映射出不同的情绪,这其中的道理,科学家并没有能研究清楚,但是这种现象却一直存在,即“色彩是有情绪的”。色彩是指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在设计中,设计师一定要懂得: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那么,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对信息所传达的情绪进行整理,进而找出对应的色彩,让设计更有价值。
色彩如何分类?
色彩在分类上主要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大系列。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多说一句,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关于色彩的三属性,我们往后单独详说。
色彩的基本视觉感受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的心理联想,进而产生冷暖感觉的。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黄、棕等色后,会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象,产生温暖、热烈、豪放、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绿、蓝、紫等色后,则会联想到天空、冰雪、海洋等物象,产生寒冷、开阔、理智、平静等感觉。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豪放、不透明、热情、稠密的、深的、迫近的、重的、男性的、强烈的、干旱的、感情的、轰轰烈烈的等。冷色——婉约、透明、镇静、稀薄的、淡的、开阔的、轻的、女性的、微博的、水润的、理智的、梦幻的等。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色。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冷感倾向。
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梦幻的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麦田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纯度越低感觉越软,纯度越高则感觉越硬。纯度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色彩的膨胀、开阔感
由各种不同频率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频低的色在内侧成像,感觉比较迫近,绿、蓝、紫等光频高的颜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开阔。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浊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迫近感觉,相反,冷色、清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开阔感觉。
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大小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开阔感。
色彩的鲜艳、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色彩感觉鲜艳、强烈。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论何种色彩,如果带上配色,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色彩的兴奋、镇静感
暖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兴奋、活泼有朝气、轰轰烈烈,冷色感觉镇静、高远、开阔。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暖色给人以兴奋感,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镇静。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最多见的就是建筑工地的安全网只有蓝色和绿色,医院里的病号服基本都是蓝白条纹,手术室的医生基本也都是穿深绿色服装。因为这些颜色总是能给人镇静,冷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