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勃勃生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亮丽色彩,这些我们触目即是的夏日景色,对于丧失了听说能力的聋哑人老刘来说,却是差点再也难以企及的鲜活世界。近期,医院院长杨海军为独眼的聋哑患者老刘完成了视网膜修复手术,让他重见光明。
上帝关上了一道门,把窗也锁上了
人有五感,可以看到世间美好,听到最美妙的声音,说出最温暖的语言。可对于聋哑人来说,失去听说能力,眼睛成为了他们接受外界信息最后的窗口。而聋哑人患上眼疾,无异于“上帝不仅关上了一道门,而且把窗也锁上了”。
家在江西景德镇的老刘,今年49岁。6个月大时因发烧引起胸膜炎,打了40多天的链霉素,病好后,耳朵却再也听不到了。没有了听力,他学不了说话,就这样成了聋哑人。屋漏偏逢连夜雨,2岁时,他接收外界信息最后的窗口也遭遇了危机,双眼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那时家里没钱,一直拖到5岁,才做了白内障双眼晶体囊内摘除术。因为年龄小,医生说不适合植入人工晶状体。几年后再去检查,医生说已经没有装晶体的价值了。之后双眼视力都不是很好,但也还能看清,可以正常生活。
虽然听不见也说不了,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了不让自己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他找了份体力活,贴补家用。虽然很辛苦,但是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他也很满足。好景不长,年在工地做工时,他不小心被铁片打到左眼,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眼球萎缩彻底失明。至此,他只剩下了一只眼睛......
然而,视网膜脱离却又偷偷盯上了他,险些夺走了他最后的一丝光明......
迎难而上,巧手施治,两度助患者重见光明
年年初,老刘突然发现右眼也看不见了,医院诊断右眼视网膜脱离严重,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他又是聋哑人,只剩下一只眼睛,手术风险很大,医生便建议他到南昌治疗。家里人经过多方打听,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医院。
医院院长杨海军接诊了老刘,进行全面检查后,发现老刘右眼不仅患过先天性白内障,还有高度近视,眼轴长达29.92mm,已经出现严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右眼视力仅剩光感,手术迫在眉睫。
然而手术复杂、难度大,需要患者与医生进行配合。但是患者是个聋哑人,不会手语、不识字,人在无声,又看不清的环境下,本能的会出现恐惧感,更何况还要手术。如果在手术台上配合不了,很可能会影响手术的结果。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杨院长不得不去考虑这些因素。可是,不去冒这个风险,老刘将失去最后的一丝光明,彻底成为盲人,听不见、说不了又看不见的他,以后的人生又该怎么走下去。
医者仁心,经过一番思量,杨院长毅然决定要帮助老刘,他说,“只要有希望,我就要帮他,有风险就做足功课预防风险,怕不能配合那就多沟通。”于是,在制定完手术方案后,杨院长便与老刘的家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同时,与老刘进行手势、肢体的互动,增加老刘对他的了解与信任,以便手术中可以更好的配合。
第二天,杨院长在局麻的情况下为老刘进行了“右眼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眼内光凝+视网膜脱离修复+黄斑剥膜+硅油填充术+虹膜周边切除术”等手术,老刘配合的不错,手术很成功。视力从原本仅有光感恢复到0.04,取油后,老刘的视力又恢复到了0.12。
重新看见世界老刘高兴的不得了,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出院时留下自己的心声对杨海军院长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专业周到的服务表示肯定与感谢。
然而,因为眼轴过长,眼底条件太差,年11月底,老刘的右眼视网膜又出现了新的裂孔导致视网膜又一次脱离,再次陷入黑暗的老刘在家人的陪伴下,匆匆赶到医院找到杨海军院长求助。
面对再一次的挑战,杨院长没有犹豫,紧急为老刘做检查,制定手术方案。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深入的沟通后,杨院长为老刘进行局麻下的“右眼玻璃体切除+重水置换+视网膜脱离复位+视网膜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硅油注入术”等手术,虽然已经经历过一次,老刘免不了还是紧张,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杨院长让护士们一直握着他的手给他加油,时不时轻拍他的手臂安抚他。两个小时后,手术再一次成功了。
近日,老刘又到医院进行了取油和巩膜外环扎,术后右眼视力正在逐步恢复中,老刘终于再次重见光明。
自从年毕业后,杨海军院长一直从事着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20余年来,他始终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不断攻坚眼科疾病诊疗难题,让4万余名患者重见光明。但他仍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惟愿能够扎根眼科,继续攻坚和专研,让更多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他说:“对于聋哑人而言,视力比常人更弥足珍贵,若任由视网膜脱离发展导致失明,对他们更是莫大的打击。面对老刘这类聋哑患者,我们更应该多一份关怀,‘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扶一步、多比划一下’,尽力挽救他们的眼睛,因为,这不仅是让他们看得见,更是让他们重新拾起活下去的希望。”
编辑:刘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