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影响我们眼睛健康的一大元凶,尤其是病理性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高度近视通常是指近视度数超过度的屈光不正状态,但6岁以下儿童如果近视超过度、8岁以下儿童近视超过度也被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常表现为眼轴不断延长。如果把眼球比喻成一个气球的话,那么高度近视的眼球就犹如不断被吹大变薄的气球,逐渐走向"吹爆的危险。
高度近视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单纯性高度近视度数虽高,但成年后可趋于稳定;而病理性高度近视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随着度数逐渐加深,病理性高度近视者的眼轴不断增长,眼球壁各层向后扩张形成葡萄肿,从而导致玻璃体混浊、液化,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裂孔,黄斑变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眼轴增长是近视的基本病理改变,控制眼轴增长是控制近视进展的主要方法。
目前,眼科临床对于高度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有很多举措。常见的方式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此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后巩膜加固术控制高度近视增长。
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机械性的加强巩膜,使眼球壁增厚变结实,眼轴增长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近视发展。同时还可改善脉络膜、视网膜的血液循环而提高视功能,防止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现在采用的后巩膜加固术是经过改良的术式,是一种微创手术。利用下斜肌止端与眼内后极部重要结构“黄斑“的毗邻关系作为手术定位的重要标志,在显微镜直视下将一定大小的圆形异体巩膜片植入眼球后部,完整的保护和加强眼球后极部区域,使得手术效果可视、确切。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大幅增加的同时,依靠患者眼球自身组织,如眼外肌和眼球筋膜组织固定移植的巩膜片,仅仅需要在巩膜前端做一针固定缝线即可,使得手术步骤简单,手术时间大大缩短(15分钟左右),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使用组织相容性好的异体巩膜作为植入材料,也大大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姜彩辉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常务副总院长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
医院集团河北省眼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原北京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
主攻方向是外伤性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视网膜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主编专著一部,副主编一部,副主译一部,参编其他专著4部。发表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