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劈裂(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朱清时教授直觉如何既强又准地洞察真相
TUhjnbcbe - 2024/10/25 16:40:00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直觉如何既强又准地洞察真相

我们感知的世界图像的确是“心物一元”,但不是通常以为的那样。禅法可以让直觉既强又准地洞察真相。无关宗教。朱清时(.10.24)

目录:前言/有意识的知觉及其范式/直觉是无意识的底层知觉/禅法“入定”让直觉更强/禅法“内观”让直觉更准。

前言

本文讨论佛学中那些科学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它们是佛学至少具有的道理。在这些内容中概念需要有明确的定义,这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讨论;道理不能只说教,而是要靠证据来说明。最好用简单直接的证据,让读者自己悟出道理。另外,为了避免陷入玄学清谈,本文只讨论对人生有用的问题,首先是那些自己要理清的问题。

1,有意识的知觉及其范式

什么是有意识的知觉?

知觉(perception)有时又被译作感知,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觉至少有两个层面: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无意识的知觉称为直觉。

有意识的知觉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感官接受到信息,然后大脑加工这些信息赋予它们以意义和解释。例如一道光射到视网膜上,引发神经元网络的一种专有的放电模式(在心理学中叫做感受特性),同时你还出现了“我看到了一道红光”的主观意念,这就完成了对这束光是什么样子的知觉。

通常认为(见《百度百科》):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我们的知觉直接反映了外部的真实世界。然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的观点,他认为大脑中预先存在着概念框架(本文后面称作“知觉范式”),如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没有这些概念框架的约束,杂乱无章的感觉信息将无法形成有意义的知觉。

下面用一些照片作这个观点的证据。除另注明外,它们选自“感知是一种幻觉?”《环球科学》.10,阿尼尔·K·塞思(AnilK.Seth)撰文,徐宁龙翻译)。

知觉不是外界事物的真实反映

图1

图1是一张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照片。衣服条纹的颜色是什么?一些人看到衣服有蓝黑相间的条纹;而另一些人则看到白金相间的条纹;最关键的是双方都无法相信对方看到了不一样的颜色。

这不是通常说的大脑错觉,而是证据说明,对于完全相同的外界信号,不同人的大脑可能有不同的颜色知觉。(图2)是另一个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视频“旋转的舞者”(见《国家地理》大脑游戏(BrainGames)“眼见为凭?”)也说明这个问题。

图2

图2中这个舞女在顺时针(右)旋转,还是在逆时针(左)旋转?有人看见右旋,有人又看见左旋;有时你看见右旋;有时你又看见左旋。究竟她是在左旋还是右旋?她的原本状态是什么?它原本只是屏幕上的黑、白相间的斑块。我们把它们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具有自身意义的整体。我们根据记忆产生的主观意念,认为有个女孩在旋转,与这些信息比较发现一致,就得到一个女孩在旋转的知觉。因为信息不够充分,既可以解释为左旋,又可以解释为右旋。有些人出现了右旋的主观意念,于是他们就认为她右旋;有些人出现了左旋的主观意念,就认为是左旋。

知识或习气影响有意识的知觉

图3.

在图3中,你可能除了一堆黑白相间的杂乱斑块外,什么都没有看到。再仔细看看,如果确信自己什么都没有看到,就来看下一张,图4.

图4

大家从图4中看到一支蝴蝶站在浆果上,你一看就会记住了这个图像。。

看过图4之后,你再回头看图3这张黑白照片。此时情况出现了神奇变化,你看到这张黑白图片中出现了清晰的物景:黑白的蝴蝶、浆果。

我们的眼睛在两次看图3时,接收到的感觉信号并没有差别。但第二次看图3时,大脑中已经有了看图4留下的记忆,现在有了一个主观意念,改变了你对图3的认知。这说明主观图像造成了对图片的认知,有意识的知觉是受限制的主观感觉。

现在大家再来看图5。

图5

大家从图5中看到了什么吗?可能除了一堆黑白相间的杂乱斑块外,你什么也没有看见。

现在不是让你再看另一张照片,而是告诉你,这是詹姆斯(R.C.James)拍摄的斑点狗,其中有一只斑点狗,头朝地面,旁边有一个大树。你心中有了这个意念,再到图5中去找,果然就会找到这条狗和大树。而且以后再看这张照片,也总能看到狗和树。

因为对于同样的外界信息,不同人形成的感知图像不一定相同,所以有意识的知觉不是客观存在的直接反应。每个人在加工信息、形成知觉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别人的解释和过去的记忆(即“知识”)的影响。一旦受到这种影响,我们就不能知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

这5张照片说明我们感知的世界图像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感官会接受到来自世界的大量信息;大脑想要赋予这些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以意义和解释;为此大脑先猜测一个主观图像,再把它与这些信息比较,形成感知的图像,如时间、空间、蝴蝶、浆果、狗、大树……,乃至整个世界的图像。

知觉范式

我们把那些影响知觉形成的因素称为“知觉范式”,它们与佛学称为的习气种子、染净依类似。我们有意识的感知过程,就是用一个又一个知觉范式套出一个世界图像。

知觉范式对于人类是很有意义的,它们使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的冲击时,能够高效地形成简单、快捷的知觉,获得进化优势。

例如,一种知觉范式使我们容易把草丛中的一条绳误认为蛇,然后迅速逃避。这种知觉范式可能有99次都使我们受到错误的惊吓,但没关系,只要有一次对,它就会因为使你迅速逃避而救了你的生命。因此活下来的人类都有这种知觉范式。

又如按照康德(ImmanuelKant),时间空间也是大脑的知觉范式的,人类靠它把杂乱无章的感觉信息形成有意义的知觉。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类知觉范式是诚信,这样的人容易被同伴接受,成为集体的一员活下来。因此活下来的人类都应该有这类知觉范式。

然而知觉范式使我们就不能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了。禅法“动念既乖,拟议即错”说的就是知觉范式使人偏离真相。禅法致力于去除或改变一个人的知觉范式,让他能在体验中完全认识心物的真相,消除痛苦。

二,直觉是无意识的底层知觉

什么是直觉?

人的知觉还有一个层面:自动的、不受意识控制的底层知觉。在英语字典和心理学书中,这种可以不加观察或推理,直接并快速地得出认识与洞见的知觉能力叫直觉。戴维·迈尔斯写了一本关于直觉的经典科普读物《迈尔斯直觉心理学》,他在书里从直觉是什么以及直觉形成的基础出发,为我们解读了直觉的强大力量和潜在危害。

当直觉对事物进行认识判断时,不需要通过“中介组织”,诸如语言文字、概念名称以及推理论证等,而是直接亲证现前、现在、显现的对象之境,在佛学中,这样的认知结果是“现量”。现量认知事物的自体之相,即“自相”。依靠直觉才能认知世界的真相。

直觉自动无意识地工作

直觉自动、无意识地工作,如同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指导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例如直觉使我们下楼梯时,不用看脚下就快速平稳地走完。否则下楼时,你每次迈出一步前,都要仔细观察台阶的高度和宽度,调整好一条腿的弯曲度和力度,然后才小心翼翼走。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用这样有意识的计算和准备,那我们不但会把自己累死,还会把大量时间浪费到无关紧要的重复性思考中。正是由于我们的直觉既高效又准确,生活才能够顺利进行。

直觉的功能首先就是解放人的大脑。我们周围的信息太多了,直觉筛选出极少的、可能对人实际有用的信息,让人注意,这样我们才可以腾出时间去分析和思考更为复杂和重要的事情。

在喧闹的集会中,如果房间另一头的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就会突然警觉。这是因为直觉在高度警觉地监测着各种信息。无关紧要的信息不会予以处理,然而如果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会立即提醒意识注意。如同一个人驾车过闹市时,在眼前的大量信息中,他的大脑可以及时发现一个危险信号,保障他的安全,这个能力相当于在一秒内从几十本长篇小说中找到最重要的两三句话。

直觉不但会对无意识刺激进行捕捉、积累,还会对其进行加工,这一意识之外的过程是灵感的基础。历史上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在“灵光一闪”之间完成的。

爱因斯坦说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说:“直觉是我们的神圣天赋,推理是我们的忠实仆人。但是,我们的社会却把荣耀给了仆人,而忘记了神圣的天赋。”亨利·庞加莱(HenriPoincare)还说:“我们用逻辑去证明,但用直觉去发现。”他每天只花4个小时做数学题,他相信潜意识会在剩下的时间里致力于此。

直觉有风险:可能犯错

按照《迈尔斯直觉心理学》,直觉经常会出错,让我们误入歧途。

第一,直觉会扭曲记忆,构建出和自己目前所处境地相一致的虚假记忆;第二,直觉有时是短视的,其快速反应模式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当下,只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清时教授直觉如何既强又准地洞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