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斑裂孔是发生于*斑区的视网膜裂孔,为各种原因造成*斑区视网膜组织损伤与缺损,形成裂孔,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韩国Soon-hyunKim教授介绍内界膜翻转手术的一种方法,医院赵培泉教授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专访,对该手术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就晶状体囊膜移植技术做了介绍。
深入解读内界膜翻转手术
赵教授指出,*斑手术是视网膜医生最喜欢的手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斑手术成为视网膜医生的第一位手术,其操作规范精细,术式相对简单,预后也比较好,所以大家都喜欢做*斑手术。*斑裂孔愈合、牵引解除后视网膜复位、*斑水肿术后恢复正常形态等,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都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
赵教授表示,这位来自韩国的教授所介绍的术式主要是针对特发性*斑裂孔,希望通过内界膜翻转遮盖的办法来让*斑裂孔闭合,并且愈合后视力达到好的结果。最初他尝试从颞侧做瓣往鼻侧盖,发现存在问题,后来就改成从上面往下盖。赵教授表示,国内的医生也尝试过从下往上盖,或者从鼻侧往颞侧盖,四个方向都是可以的。赵教授自己都尝试过,也是更喜欢从上往下盖。*斑裂孔超过μm就被认为是大孔,但这一大小在国内非常常见。赵教授认为,裂孔大小超过μm或μm可以称之为特大孔,在μm以内都能用常规的办法解决。即使是μm或μm的裂孔,赵教授表示第一次手术也不会轻易地去做内界膜填塞或是囊膜移植术。赵教授指出,医生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比如通过借助内界膜的牵张,希望使*斑裂孔自然愈合,甚至μm的*斑裂孔也能通过此方法闭合。韩国教授所介绍的方法是针对特发性*斑裂孔的第一次手术,因为在国外患者从有症状到就诊这段时间比较短,所以他处理的*斑裂孔一般是以新鲜裂孔为主。他使用内界膜翻转遮盖,盖了以后形成解剖的自然的对和,而且只剥了一半的内界膜,另一半没有处理,所以可能对视网膜表面的损伤减少了一半,对孔缘的牵张损伤也减少了一半。赵教授表示,内界膜的撕除肯定对视网膜有损伤,做电生理b波都会下降。韩国教授这一做法,对术后视功能的预后可能会较好。
内界膜翻转,可“盖”可“塞”
赵教授随后向我们介绍了内界膜翻转的局限性。他指出,翻转一共有两种术式,一种为翻转遮盖,另一种为翻转填塞。现在大家更趋向于遮盖,这样下面的视网膜是自然的愈合。如果采用填塞,那就是瘢痕性愈合。
晶状体囊膜移植,最后的希望
被问及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斑裂孔特别适合哪些患者时,赵教授表示,通常只有难治性*斑裂孔(refractorymacularhole)的患者才会接受这类手术。赵教授强调,不提倡对第一次手术的新鲜裂孔患者行晶状体囊膜移植,即使是巨大裂孔也应当先进行常规手术。如果患者为裂孔没有闭合、裂孔再开放、多次手术后裂孔越开越大、孔缘有卷边的裂孔、继发性*斑裂孔、严重的外伤性*斑裂孔等情况,也就是说用常规的方法无法闭合裂孔,那就可以选择晶状体囊膜移植来治疗,这是最后一步。
步骤虽简单,仍需经验与细心
赵教授表示,晶状体囊膜移植的手术设计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术者首先将囊膜泡在蒸馏水中,让其上皮细胞死亡,然后将其放至角膜表面,在显微镜下进行修剪。先用一般的剪刀常规地把囊膜修剪成3mm左右,形状有时是不圆的,然后再用23G的镊子把它运到玻璃体腔前段使用玻切头进行初步修剪,再在*斑镜下放到*斑裂孔表面比对一下,如果太大,就去掉*斑镜,把囊膜瓣拿到前段来再次修剪。如果幸运的话只需一次修剪。囊膜瓣要比*斑裂孔稍大一点,大0.5mm也没有问题。最后将囊膜瓣塞到*斑孔下,能够°卡住,就完成了手术。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