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则消息:说的是杭州某22岁女生为了考研而不断学习,导致用眼过度,最终视力出现异常,于是这个女生在检测中,被告知:他的视网膜破了两个洞。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对于这则消息,本小编想说:为了一张文凭,如此消耗健康,值得吗?
教育体育化
其实早在今年春天,本小编就对当下的教育提出了看法,那就是认为当下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体育竞技化”的趋势。所谓“体育竞技化”,指的是背离了原本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我在别的文章里不值一提提过,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同时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以及一定的安身立命的能力(按:最起码名义上,小学都存在劳动技能科目)。
体育的最初目的,则是为了锻炼身体。
但是实际上,随着体育竞技化,很多科目的体育运动员,在从事体育竞技的过程中,非但没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还落下了一身后遗症。而教育体育化,其实指的就是,因为教育引进了类似体育竞技的模式,导致了教育逐渐脱离了最初的目的。
比如说80后这代人,哪怕初中毕业,都知道应该讲文明、懂礼貌,不要做一些失态的事情。而这些内容,可能打从小学时候,学校教师就不断宣传了。
但是最近这些年,教育逐渐变质了:个人修养、正确三观,这些都是考试无法考核的内容,所以全部不重要。对于学校来说,刷题是学生的唯一使命,而高强度的刷题,本质上和体育运动员频繁的训练,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此外,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竞争,不光是智力的消耗,同时也是全方面的较量:
首先是身
体素质方面,事实上现在,小学生的近视眼比例就要比上世纪90年代高太多。小孩子从小就不断刷题,这对小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视力保健都构成考验。毕竟,现实中存在太多因为长期刷题,但身体素质不好,最终熬垮了身子骨的;也存在因为刷题太频繁用眼过度,导致近视眼度数过高的。所以,当下的教育,本身也是身体素质方面的较量;
其次是营养。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发育不好、营养不良的孩子,往往干什么都很难成功——动脑脑力不行,动手体力不行。在校园霸凌中,往往营养不良的孩子是被霸凌的对象。而营养不良,确实对人的成长发育构成太大限制。而教育体育化也意味着,如果学生的营养跟不上,也可能导致刷题分数出现滑坡。
革新的必要性
其实教育体育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硕士生,未必真的能给社会带来太多的贡献,反而还害得自己损耗了健康。比如,杭州的这位22岁女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和一张文凭相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在年代,有个硕士文凭未必真能在社会上发展好,倒是健康没了,才是无法挽回的麻烦。
人生在世,理性看待事物才好。
所以,我们社会的教育太需要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