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劈裂(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佳阅读传递真善美 [复制链接]

1#

—中国阅读大讲坛—

上世纪80年代,郑州大学英语系有一位年仅19岁的讲师,她就是杨佳。老师与学生,台上与台下几乎一般大。出自于书香世家的杨佳从小就聪明、好学、不服输,在与同辈人一同成长的路上,她一直都是领跑者。

杨佳

可在29岁的那年,医院的一纸诊断让杨佳的父亲一夜白头。杨佳被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意味着她将无可挽救地走向失明。中医、西医、乃至球后注射,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没能阻拦杨佳视力的恶化。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杨佳起床后拉开窗帘,却没能看到之前眼中依稀可见的一隅光亮,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她,彻底看不见了,天,也不会再亮了……

01与四个竹质大书架为伴的童年

杨佳是湖南长沙人,从小家住岳麓山下,从窗子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岳麓山四季的变化。初春植物纷纷冒出绿芽,盛夏万物郁郁葱葱,深秋则是漫山火红,冬日萧瑟却不悲凉。看山上行人往来踪迹,听山下阵阵花鼓戏。

杨佳

杨佳的童年不仅与一年四季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为伴,更与家里四个竹质的大书架为伴。家里除了书架上堆满了书,箱子里、犄角旮旯儿也都是书。杨佳从小人儿书读起,小人儿书读完了就读大人书,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读,摸到什么读什么。随着个头的增长,摸得到的书也越来越多。书读得多了,连蒙带猜的,自己也就认得字了。

02把“失去的十年”夺回来

杨佳中学就读于湖南师大附中,这是一所百年名校,出了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包括朱镕基、李立三、欧阳予倩。杨佳是理科实验班的学习委员兼英语课代表,她不仅书读得好,同时也是长沙市业余体校排球队的队员,这也许造就了如今她高挑轻盈的身段。

年,郭沫若的文章《科学的春天》以及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驱散了文革的阴霾,唤醒了科学之春。高考重新恢复,年仅15岁的杨佳顺利考上郑州大学英语系,系里有个规定

——“NoChinese”。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那一届的大学生都嗜书如命。如果老师上课讲的是《呼啸山庄》,那么学生们就会把勃朗特姐妹的书都拿来看;如果上课看《雾都孤儿》这部电影,大家也都会纷纷借来狄更斯的书。可以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与对知识焦灼的渴望,誓要把“失去的十年夺回来”。

杨佳宿舍上铺有个同学,半夜还戴着矿工帽,借着帽子上面手电筒的灯光看书。而杨佳也依然保持着自儿时以来的勤奋好学,在大学的校园里探索着,汲取着,最后带着满分的毕业论文圆满结束了她的本科学习生涯。

在郑州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三年后,杨佳又考入了有“中国科学家的摇篮”之称的图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后杨佳在学校的英语培训中心当上了英语老师,教英文写作,而这一教就是八个学期。她的学生们从刚开始的不会写、不敢写到后来写的收不住笔。在这个培养新中国未来科学家的岗位上,杨佳默默耕耘着,辛勤付出着。

年,《北京日报》的记者刘恒报道了杨佳的事迹,写出《小杨教书》一文发布于《作家写真》栏目。刘恒用六个字概括了杨佳的前半生——“读书、教书、写书”。

杨佳

岁,再出发

29岁,杨佳被迫接受了人生的巨变——失明。

正值青年却痛失光明,杨佳不是不曾感到绝望,可是就算失去了全世界的色彩,看不到家人的脸庞,她也还有她热爱的书籍。29岁的她不得不重新出发,开始学习盲文,一个点字一个点字地摸索着读书。除了学习盲文外,命运残存的眷顾让杨佳迎来了计算机时代,这让她得以利用语音软件写书。

就这样,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她相继出版了《研究生英语阅读》《研究生英文写作》等书籍,深获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好评,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先生更是亲自为其作序。小杨老师又看到了“光明”。

教书、写书之余,杨佳还有一个梦,她想继续读书。在失明的第八年,她考入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师从著名国际政治学家JosephNye。

在哈佛,杨佳有看不完的书和写不完的作业。没有盲文书,杨佳就要先扫描教材,然后再通过特殊软件把教材上的内容以声音的形式播放出来。这么一折腾,时间就没了。为了弥补在扫描教材上丢失的时间,杨佳每天学习到凌晨两三点,就这样坚持了一年。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肯尼迪学院毕业。从院长JosephNye的手中接过毕业证书的时候,院长夸赞杨佳道:“YouareChina’ssoftpower.”(你就是中国的软实力。)

从岳麓山下的懵懂少女,一路成长为全国杰出的文人学者,杨佳的旅程仍在继续。前路浩渺,可不论发生什么,只要与书为伴,杨佳的脚步就一定会温柔而又坚定地继续下去。

本文根据“中国阅读大讲坛”首场讲座—《阅读传递真善美》的内容整理编辑而成。

主讲人:杨佳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首届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

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读者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校友成就奖获得者、

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

主办方: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首都图书馆

讲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